《英语发展史》发布会暖场视频

新经典高等学校系列教材之一
《英语发展史》目录
第一章 认识英语 001
1.0 概述:英语之前的历史 002
1.1 英语的现状 003
1.2 英语的发展 007
1.3 英语的隶属关系 012
1.4 英语的断代分期 015
英语发展史大事记 017
第二章 古英语019
2.0 概述:古英语 020
2.1 古英语:不列颠的外来语 021
2.2 盎格鲁-撒克逊入侵 022
2.3 基督教在不列颠的传播 030
2.4 北欧海盗入侵 035
2.5 古英语特点 043
2.6 古英语文学与文献资料 046
2.7 中国人眼中的古英语文学 048
古英语大事记 056
第三章 中世纪英语 057
3.0 概述:中世纪英语 058
3.1 诺曼征服(1066年) 059
3.2 英语地位的提升 067
3.3 英文《圣经》的翻译 069
3.4 乔叟对英语的贡献 071
3.5 印刷术的传播 072
3.6 “官方文书标准” 076
3.7 “元音巨变” 077
3.8 中世纪英语特点 094
3.9 中世纪英语文学 118
中世纪英语大事记 126
第四章 早期现代英语 127
4.0 概述:早期现代英语 128
4.1 早期现代英语的断代分期 129
4.2 早期现代英语的形成 133
4.3 廷代尔翻译的《圣经》 136
4.4 莎士比亚英语 139
4.5 关于“外来词的争论” 146
4.6《钦定版圣经》 154
4.7 英语的规范和《英语词典》 157
4.8 早期现代英语的特点 160
4.9 早期现代英语文学 166
早期现代英语大事记 190
第五章 现代英语 193
5.0 概述:现代英语 194
5.1 古今英语文本比较 195
5.2 英语词典和“文曲星” 199
5.3 现代英语词汇的来源 204
5.4 现代英语的拼写和读音 211
5.5 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影响 219
5.6 简明英语运动 221
5.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224
5.8 从格林定律到语料库语言学 225
5.9 现代英语文学 233
现代英语大事记 250
第六章 英语修辞、风格和文体 253
6.0 概述:修辞、风格和文体 254
6.1 英语中的俚语和成语 255
6.2 禁忌语和委婉语 275
6.3 现代英语中的专有名词 278
6.4 单词和词组 284
6.5 关于基础英语词汇 289
6.6 英语中的拉丁成分 296
6.7 英语中的法语成分 300
6.8 关于英语修辞、风格和文体 307
第七章 英语变体 313
7.0 概述:英语变体 314
7.1 美国英语 315
7.2 澳大利亚英语 339
7.3 克里奥尔英语 368
7.4 印度英语 372
7.5 新加坡英语 375
7.6 苏格兰英语 379
7.7 爱尔兰英语 385
7.8 威尔士英语 389
第八章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395
8.0 概述: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396
8.1 英语和汉语的交流 397
8.2 英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409
8.3 英语句式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411
8.4 关于音译外来词 413
8.5 汉语中的英语借用语 417
8.6 英文缩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 428
8.7 英语文学作品的影响431
8.8 中文标志和专有名词的翻译 433
8.9 关于汉译英的问题 443
本书结语 456
附录 462
附录1 英语发展年代表 462
附录2 英语发展史涉及的
主要人物 480
附录3 英语发展史涉及的
英文关键词 486
专家评介《英语发展史》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胡壮麟
《英语发展史》既是一本有分量的专著,同时又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本书的英语主标题“From English to Globlish”表明了作者对英语的正确定位,即它是当前最通用的国际语言,为此,作者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贸易、宗教、文化、体育以及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对英语的发展和演变加以论述,有理有据;作者对英语发展史上的“外来词的争论”以及“元音巨变”和“语音变化理论”等宏观问题的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论述充分,说服力强,很有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   程慕胜
对于从事英语教学、文学或语言研究的人来说,本书都是能发挥作用的,因为他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英语的词汇量为何如此之大?它的词汇量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英语的读音与拼写之间的关系那么复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规则动词和名词的不规则复数形式?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像莎士比亚、狄更斯这样的文学巨人的英语有怎样的特点?受到了他们生活的时代的哪些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但书中所包含的远不止这些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秦秀白
作者以历时研究方法讲述英语的演变过程,将英语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置于其赖以生存的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予以考察,融“语言”和“文化”于一体,揭示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这一朴素的道理。这一研究视角不仅为中国人学习和撰写英语史著作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为广义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勇先时代英语·微信关注